关于承德市老年大学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阅读:42882次 更新时间:2013-06-01
高印如 承德市老年大学
一、 承德市老年大学现状
承德市老年大学成立于1995年10月。现有教学场地2000平方米,设有9个教室,两个舞蹈排练室、一个书画展室等教学场所,其中有摄影、电子琴、电脑等4个专用教室。学校开设23个专业,72个教学班,每年招收学员4000多人次。十七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开展了有序富有成效的教学工作,结出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多次被省老年教育办公室评为先进单位。学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提出了“规范办校、和谐办校”的办学目标,凝聚了人心,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不断得到优化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有一支乐于奉献、敬业精神强、懂业务的工作人员队伍。学校坚持以法治校、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校风、教风、学风”,完善了“教师人才库”和“学员学籍库”。每学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加强指导,规范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评改、考评等工作环节。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师座谈会、学员座谈会,适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师、工作人员外出参观学习等。学校坚持与时俱进、常办常新的理念,在开设专业、改革教法、创新管理上常抓不懈。学校十分重视做好对县区级老年大学和基层老年学校的帮扶工作,充分发挥了示范、指导、推动作用,为全市老年教育事业的普及和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我校起步晚,创办时间短,与其它兄弟校相比,我校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水平,因此,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
二、我市老年大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十七年来,承德市老年大学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经济欠发达,政府大力支持而仍处边缘地位
尽管老年大学的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尽管它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承德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老年教育的资金有限。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人把老年教育混同于老年民间艺术社团组织,将其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来看待。认为办老年大学只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老年大学事实上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老年大学的健康发展。老年大学教育是政府主导下的一种非学历的、正规的学校教育,它是以第三年龄老年人为教育对象的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我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老年教育,重视老年教育,把发展老年教育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而推动我市老年教育快速发展。
(二)场地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满足需要
十七年来,老年大学教学场地从租教室、借教室、政府调剂教室到筹集资金拥有今天2000平方米教室,是一大跨越。但是,随着学员逐年增多,现有教学场地仍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求学的需要。目前,教室的使用已达到饱和状态,连周六、周日都安排了课程。而且现有的教室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在一个楼,和德汇门大酒店、教育局电教馆在一个院,院内人员杂而乱,增加了学校管理难度。同时,教室窄小,20人为宜,实际每间教室32—48人,非常拥挤。而且教室非常集中,上课时互相干扰,影响教学效果。很多专业的设置受到场地限制而不能办班,如老年人喜爱的烹饪、钢琴、古筝等专业,因场地不足不能及时满足老年人求学的需求。同时,学校没有一个多功能会议室,开会、举行活动都要到外面租用,影响了活动正常开展。截止2011年底,承德市城区内老年人(60岁以上)52,726人,按20%的老年人上老年大学,需要5000平方米以上独立的教学场地才能保证教学的需求。
(三)教材较为适用,但不规范、不统一
目前,学校各专业班在使用教材上都由各任课老师自主选择教材,虽然选择的教材也能适合老年人的教学,但同一专业的老师选择的教材都不尽相同,给学校的教学管理以及学员在选择班级上都带来不便。目前全省和全市都没有一套科学的教学大纲,教材五花八门,随意性大。特别是承德市老年大学作为我市唯一的一所市级老年大学,在示范、指导、帮教县、区乃至街办、社区老年学校时缺乏有力依据,不利于推动我市老年教育的发展。
(四)实现老有所乐而未能做到老有所为
我市老年大学自成立以来,开设的课程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应用性强,如琴棋书画、医疗保健、舞蹈、文学、摄影、声乐等。通过学习,一方面,老年人的兴趣得到发展,潜智得到开发,知识结构得到更新,不仅增加了锻炼身体的机会,而且掌握了一些强身健体的方法;另一方面,老年人在相互的合作与交流中,逐渐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摆脱孤独感与空虚感的困扰,消除了困惑与恐惧,提高了幸福感。然而,发展老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老年人的三大需求:提高生活质量需求、提高职业技能需求以及自我发展需求。当前,我市的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实现了老有所乐,满足了“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但距“提高职业技能”与“自我价值实现”还有较大距离,还未能完全实现老有所为的目的。我市属于欠发达地区,也许是受传统老年观的影响,我市老年人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兴趣爱好”与“希望健康长寿”,认为年龄增长的过程是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的过程,而不是把自身当作一个仍在成长发展的个体,将潜在的创造力贡献于社会发展。虽然,我校号召学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定期组织学员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但是,“充分挖掘老年人力资源”的意识在办学过程中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学员自觉服务社会积极性还远远没有调动起来。
(五)规模日益扩大而忽视弱势群体
十七年来,我市老年大学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迅速发展,教学设备和活动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学员由开办初的198人到目前的4000多人次,其规模可见一斑。在每学期招生时,学员将学校楼道挤的水泄不通,场面火爆,有的专业原定开设两个班,结果开设四个班。有些学员没有报上自己想学的专业,影响了积极性。据学校不完全统计,来我校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学员,大多数是干部、知识分子,学员身份及不平衡。近年来,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越来越受到关注,老年人群体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也属于弱势群体的范畴,开办老年大学就是国家与社会关心该群体的表现。但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并没有享受到老年大学给他们带来的福音:一是家庭条件不够好的老年人要分担家务,如:买菜做饭、带小孩等等,没有时间上老年大学。二是生活质量低、文化素质不高的老年人接受教育机会本来就少,故参加学习的欲望也不够强烈,导致老年大学的学员呈现不平衡的状况。特别是郊区农村中的老年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就更少。市区内老年人想学习,只能到市老年大学,双桥区刚刚建立老年大学,但教室不足百平方米。市区内老年教育的空间没有延伸到社区和乡镇。
(六)教师资源丰富而热衷从事老年教育工作的很少
目前,市老年大学外聘教师34人,大都来自市内大中专院校,部分专业聘请了退休专业人员。市区内有大中专院校十几所,专业教师齐全。而且,市内各专业名师、名家也不少。由于课时费低、报酬少,他们不愿意到老年大学任教。近年来,学员通过在老年大学两年基础班、两年提高班、两年研究班学习,一些专业知识的掌握非常娴熟,成果斐然,现有的老师水平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求知的需要,教与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求知欲望强烈,另一方面,高水平专业教师难求。这样就造成了一些学员专业知识再提高、教学质量再提高和专业教师补充不足的尴尬局面。
三、我市老年大学的发展方向
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重视老年教育”,充分说明老年教育是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老年期是个体生命的最后阶段,但是个体将在此阶段度过三分之一的生命历程,并且该群体的规模在逐渐扩大。因此,老年教育将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年大学又是老年教育的核心,它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提高素质、传播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办好我市老年大学是当前及将来一项紧迫的社会课题。现就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点个人看法。
(一)更新老年观念,加大政策宣传,营造学习氛围
老年教育与一般的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相比,更应侧重于人生最后阶段的自我完善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意义。首先,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立足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三高”特点,把提高老年人自身素质,增强自我服务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把老年教育真正办成适应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特色教育。二是树立“时代教育”的观念。立足于时代,服务于时代,以时代的发展为导向,不断拓宽老年教育的新领域,增添老年教育的新内容,开拓老年教育的新思路,把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特征的新型老年人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目标,使老年教育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其次,学校招生要采取多种渠道,充分利用老干部工作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广泛宣传老年大学的办学方针、宗旨和原则等,让我市更多的老年人加深对承德市老年大学的了解,让全社会重视、支持老年教育事业,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就学环境。要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以及中央和省、市关于发展老年教育、终身教育的指示精神,宣传老年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等。老年大学的招生,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优势,把招生简章发到各个街道、各个居民委员会,宣传和张贴。这样深入社区,深入到广大的居民群众,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关心、支持和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
(二)改善教学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形成社会办学
目前,我市老年大学最紧迫的任务就是需要增加教学场地。从长远看,我市老年大学急需建造一所5000平方米以上的教学大楼,以满足辖区内老年人求学的需要。其次,老年大学在办学过程中要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特别要发挥好财政投资的主渠道作用,并且逐年增加,形成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的投入机制。市财政在把老年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财务独立的同时,要根据办学规模、办学条件,适时增加和追加经费。另外老年教育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公益事业,学校可申请政府从体育彩票、社会福利彩票、精神文明建设经费中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取适量资金,用于支持老年教育的发展。第三,要吸引多种社会力量加入到办老年大学这个领域。老年大学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的公益教学机构,有一定的自身价值和宣传价值,有政府政策的照顾,企业等单位对其投资也可增加其品牌效应,各种慈善机构也应该入主其中。随着老年大学向纵深发展,其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不断加强,各种社会力量介入办学应该而且将会形成一种资助趋势。
(三)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师资力量,丰富教学内容
应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各学科教师编写一套适合全市老年人情况的老年大学教学大纲的教材,内容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供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人学习。同时编写的教材对基层老年大学的教学要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要使老年人通过学习,达到“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目的。其次,必须明确,开办老年大学绝不是仅仅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求乐场所,而是将其视为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发展权的个体,学校应满足老年人日益强烈的“职业技能提高需求”与“自我发展需求”,在原有声乐、计算机、舞蹈、书法、绘画、摄影等主打课基础上,向更深更广领域拓展。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保证老年大学信誉的根本。强化师资力量的措施主要应紧密联系在承德的高等院校,得到在承高等院校的帮助,把老年大学作为大中专学生实习基地,在输送教学人才的同时,传授新知识。第三要选聘热衷于老年教育事业者,对其进行培训,使其把握老年人生理、心理与学习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老年大学的教学还要把与老年人有密切关系的老年心理教育、老年生活方式教育和亚健康状态教育、自理自立能力教育甚至老年创业方面的教育等课程安排到教学内容。同时要考虑到学员原有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兴趣爱好,要把课程分类为固定学科、讲座学科、培训学科等,努力做到实用性、普及性、兴趣性、延续性和效应性相结合,基本实现学员社会化、教学层次化、课程广泛化、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这是教学课程设置的方向。
(四)搭建展示平台,凸显教学成果,走向服务社会
推动老年学员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是老年大学办学宗旨的重要内涵,也是老年大学全面升华办学实效的重要方面。老年人不仅有“求知求乐”的需求,还有“服务社会、展示自我”的强烈愿望。老年大学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员参与社会活动, 为老年人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搭建平台。我市老年大学在组织学校艺术团参加各种慰问演出、比赛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各班级学员参加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种社会活动。如声乐班学员与大学的学生、驻承部队官兵、社区街道居民联欢、晚上娱乐点演唱;书法班学员组织的“文化进社区”活动;舞蹈班学员活跃在市区内晨练点上当教练等。据不完全统计,承德市的晨练点教练70%是我校舞蹈班学员,晚上娱乐点唱歌人员80%是我校声乐班学员。这些活动充分展现了老年学员的精神风貌和老年大学的时代形象。同时也扩大了承德市老年大学的社会影响,推动了承德市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但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充分挖掘老年人力资源”来说,还远远不能起到实际效果,要真正实现老有所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制订出适用可行的活动方案,让我校老年学员在校学习期间从“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跨越到“提高职业技能”与“自我价值实现”的人生需求。
(五)发展网络教育,扩大教育范围,畅通信息渠道
在当今的知识和网络时代,老年人要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应实施老年人网络教育。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家对网络工程建设的高度重视,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在教育领域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应该认识到“没有老年教育的网络教育是不完善的网络教育,没有网络教育的老年教育也是不完善的老年教育”。目前,我校还没有创办网上老年大学,实施网上教学。加强和完善老年教育网络是老年学校之间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开办网上老年大学是我校发展一个重要目标。
(六)加强队伍建设,创新教学管理,打造服务品牌
老年教育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老年教育工作队伍是办好老年大学的根本保证。老年教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要能够充分认识到老年教育工作的地位作用,热心老年教育事业,全身心为老年学员服务。在教学管理中:一是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学校注重选聘那些热爱老年教育事业、教学能力较强的中、老年教师担任指导老师。经常召开聘用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对改进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交流先进的教学经验,帮助新来的教师及时掌握老年教育的特点和方法。二是加强对班委队伍的管理。学校对老年学员建立和推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体制,培养和建立了一支班委骨干队伍,他们热爱学校,关心同学,尊重老师,自觉为同学、班级服务,在维护教学秩序,帮助学校管理,协助教师教学,互帮互学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加强服务管理。学校工作人员立足实际,面向老年学员,规范教学管理,开展诚信服务。根据老年学员的身心特点,在管理上增大灵活性,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既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又有健康灵活的各项活动,保证日常教学的有序运转。
(七)成立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会,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老年教育办学水平的提高需要理论的支撑和引领,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要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成立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会,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不断丰富老年教育理论,同时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为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切实保障。要把握好老年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点,老年教育当前状况与发展趋势的关系,老年教育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要注重理论研究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政治理论素养,要多下基层搞调查研究,多出成果。
综上所述,我市老年大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还有许多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体会和领悟。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同时,积极给他们创造一个为社会服务的学习新知识平台。实践告诉我们,努力把老年大学打造成一个人情化、人性化和人文化的校园,必将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个靓丽窗口。目前,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是承德市委、市政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扎实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文化大市、文化强市战略,我市老年大学作为老年教育的主阵地,应紧跟时代,创新老年教育发展,为承德市大文化、大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