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内聚合力,外树形象,深入挖掘、提炼老年大学内在精神和办学理念,增强老年大学师生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经省老年教育办公室研究决定,于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全省老年教育系统举办“校训”书法有奖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校训是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校园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此次书法有奖征集活动以备选校训为基础(备选校训附后,参赛者也可自行创作校训),以传统的书法形式表现出来,以拓展全省各级老年学员对老年大学校训的理解,不拘一格,抒发胸臆。
二、参赛对象
全省老年教育系统教职工、学员及社会各界书法爱好者。
三、征稿要求
1、书法作品书体不限,不超过4尺整纸(136×68cm),勿装裱。草、篆书作品附释文。请在作品背后用铅笔正楷注明: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常用通讯地址、邮编、手机号码。草书、篆书另纸附释文,个别异体文字,附文字出处复印件。
2、书法作品投稿数量不限,所有作品不收任何费用,展览作品由主办单位统一装裱,恕不退稿。
3、参赛作品应由本人创作,如发现代笔和抄袭现象,取消参评资格,并通报所在单位。
4、书法作品稿件由各市老年教育办公室统一收稿,再寄送省老年教育办公室。凡投稿者视为已确认遵守本次比赛的各项规定,并同意展出、出版。
四、评奖办法
省老年教育办公室将邀请专家和业内有关人员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严格评选。届时将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若干,给获奖人员颁发证书及奖品。
评选结果将通过《河北老年教育》等有关媒体进行公布。为保证活动的公平性,参与评审者不允许有作品参加此次大赛。
五、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抓好落实。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活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制定计划,精心组织。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迅速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广泛发动组织教师学员及社会各界书法爱好者参加比赛。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通过多种渠道对比赛活动情况进行宣传,引起全系统都来关注比赛,参与比赛,取得良好社会影响。
4、收稿地址: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2号河北省老年教育办公室 邮编:050051。
联 系 人: 郝 鹏 梁志亮 李琳
联系电话:85346565 85346573 89806573
附:河北老年大学备选校训
- 守心凝 长心智 祛心尘
- 勤学勤思 明真明智
- 笃学博览 澹泊守素
- 立不器之志 期大器晚成
- 好学笃行 欣守清欢
- 养正 养生 养心
- 博学知明 止于至善
备选校训释义:
1、守心凝 祛心尘 长心智
“心凝”一词出自《列子•黄帝》:“
心凝形释,骨肉都融。”,取“精神专注”之义;“心尘”一词出自南朝 齐 张融 《答周颙书》:“至夫游无荡思,心尘自拂”,泛指 心中的灰尘,喻杂念;“心智”一词出自《吕氏春秋·任数》:“以此言耳目心智之不足恃也。” 取“才智、智慧”之义。
综合起来取其大意为:遵守遵循规则,祛除心中的杂念,精神专注的去学习,通过学习增长才智和智慧。
2、勤学勤思 明真明志
“勤学勤思”一词中的“学”与“思”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由儒家教育思想里论学与思关系的名言中引申而来的。“明真”一词出自东汉末年阮瑀的《隐士诗》:“何患处贫苦,但当守明真”,取“纯真,淳朴”之义;“明志”一词出自西汉
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义为“明确的志向”。
这里,之所以把勤学与勤思、明真与明志双并列,意在强调老年人在接受老年教育的过程中也须学思并重,学思结合;“真”“志”共修,“真”“志”相依。
3、笃学博览 澹泊守素
“笃学博览”一词出自《明史·陈遇列传》:“ 陈遇,字中行,……天资沉粹,笃学博览,精象数之学……” 。
“澹泊”一词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守素”一词出自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年届七十,含和守素,笃行如初。” ;又唐
卢纶 《纶与吉侍郎中孚》诗:“百年甘守素,一顾乃拾青。” 取“保持
素志”之义。
4、立不器之志 期大器晚成
“不器”一词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其意为,君子不要像器皿那样,只有一才一艺,人的才能要广博。可以理解为,人通过学习应得到全面发展。又,孔子在评论子贡时的那一段表述也有类似涵义(见《论语·公冶长》)。
“大器晚成”一词出自《老子·四十一章》:“故建言有之……大器晚成……”。意为经学习实践高龄成才。
5、好学笃行 欣守清欢
“笃行”一词出自《礼记》:“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校训取其义而用之,倡导老年学员诚心向学,勤于实践,知行统一,学行共长。
“清欢”一词则为清雅恬适之乐的意思(见《现代汉语大辞典》)
6、养正 养生 养心
“养正”一词出自《易经•蒙卦•彖辞》:“蒙以养正,圣功也。”
《易经•蒙卦》提出的“养正”教育理念,即希望教育者注重培养学生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作为最古老的教育思想而影响着中国。
“养生”一词出自《庄子·养生主》:“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养生意为,摄养身心使长寿。
“养心”一词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五章》:“养心莫善于寡欲”。养心意为修养心神。
按《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七章》所述,“养”意为熏陶,使人被潜移默化。养正意为涵养正道。
7、博学知明 止于至善
“博学知明”一词出自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这里的“知”同“智”。
“止于至善”一词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是(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